4月24日下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二审通过的《条例》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最新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固化了我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和经验。
“《条例》的审议通过,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 李华 《条例》共七章64条,包括总则、安全生产保障、重点事项规范、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条例》在加强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管理,健全社会化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举报制度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特色亮点:
《条例》既明确了这些单位的监管适用规则、实验室的主体责任,又明确了属地政府及部门的责任。 规定各相关部门要对属地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属地政府每年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果按程序报送主管部门。 《条例》明确,鼓励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并明确具体建设要求,提高专业化水平;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整合社会应急救援资源,将社会化应急救援纳入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并提供经费补助;强调跨区域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长三角和都市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联动。 《条例》明确,鼓励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支持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数字化转型,扶持技术含量高、安全效用强、应用场景广的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